欢迎您!管理中心
猪肉的分割部位及烹饪特点


视频相关文字内容


猪肉无论用来红烧、清炖或是煎炒焖烤,都是非常美味及方便易买的大众食材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,吃法也是越加精细,人们也更加注重猪肉的每个部位如何吃才最是营养美味。按照烹调的需要,整猪一般分为以下13个部位:


猪肉分割图


(1)猪耳:是指猪的耳朵部分,此处肉皮薄、带有脆骨、质地较嫩,适宜于制作卤味。


(2)梅花肉:油脂分布均匀,是最常使用的部位,因有筋有肉,吃起来口感好,用途广泛,过去也是价位最高,俗称“上肉”。其适合长时间炖煮、红烧、大块烘烤,如叉烧肉、炖肉、白切肉,烹调时间越长越能将味道煮进肉里;另外也能切成薄片,做为火锅、烧烤用肉片。


(3)大排:猪大排是里脊肉与背脊肉连接的部位,又称之为“肉排”,肉质鲜嫩,适合做很多菜,如红烧、油炸等。


(4)后腿:后腿肉质好、质嫩,有肥有瘦,肥瘦相连,皮薄。其适宜做白肉(凉拌)、卤、腌、汤等。


(5)猪尾:尾根肉就是尾巴根肉(圆尾),也就是连接尾巴根地方的肉,肉质香,适合回锅肉、卤猪尾、烧猪尾等菜肴。


(6)后肘:后腿肉质特别结实,为较靠臀部的地方。因为肉纤维较粗,油脂较少仅带一点肥肉,肉质的口感上较涩。


(7)后蹄:此部位只有皮、筋、骨,没有肉,削去蹄壳才能烹制食用。其一般多红烧、酱、煮汤、制冻等。后蹄的蹄筋比前蹄的差。


(8)肋排:前排肉又叫上脑肉,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,瘦内夹肥,肉质较嫩,适于作米粉肉、炖肉用。


(9)五花肉: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,又被称为“三层肉”。其含有大量油脂,所以肉的风味特别强烈。油脂丰富的五花肉口感温润,适合切块红烧或卤、炖煮,不会因为长时间炖煮而肉质变硬,而是会越煮越入味,如梅干扣肉、东坡肉。最外层的猪皮也因此成为食材弹性胶原蛋白代表食物。若想要快炒或清烫后白切蘸酱,则可选择肥瘦比例均匀的。


(10)前肘:此部位脂肪甚少、胶质多,肉质比梅花肉结实一点,又不会像后腿肉太瘦。因其肉质比后腿有弹性,适合红烧、炖煮至熟烂,或剁成绞肉做馅料。


(11)前蹄:此部位只有皮、筋、骨,没有肉,削去蹄壳才能烹制食用。其一般多红烧、酱、煮汤、制冻等。前脚爪的蹄筋比后脚爪的好。


(12)猪舌:又称之为“口条”,肉质坚实,无骨,无筋膜,无韧带,没有肥肉,熟后无纤维质感。其适宜于爆炒、卤制。


(13)前夹心:肉质较老,色较红,筋多。其适宜切丁、片、肉末等。可用于炒、炸,做汤等。



特级:猪里脊肉

一级:猪通脊肉和后腿肉

二级:前腿肉和五花肉

三级:脖子肉、奶脯肉、前肘、后肘

同类课程
Copyright © 团膳学苑